APP求职
小程序求职
 丨  关注公众号
客服:400-902-2928  丨  招聘优势  丨  客户评价  丨  注册简历
首页 > 名企动态 > 三菱电梯智造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三菱电梯智造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发布时间:2018-09-05 14:22:18浏览次数:1754次

(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编者按: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铭记上海产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再启航,传承上海产业工人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与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联合推出“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制造新征程”主题报道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在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建网、“上海经信委”、“人民网上海”微信公众号、上海广播电台990早新闻、《今晚》栏目等平台陆续推出。

  上海的夏日,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车间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更让人“火上浇油”的是,装配线上一个热套作业使用的烘箱,温度居然高达180摄氏度!几乎每位装配作业人员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一遍又一遍,脸上如淋过雨水般不停淌下汗珠……

  回忆起20年前的上海三菱电梯工厂,技术“老法师”陈勇最难忘的就是酷暑时节那“烤炉”般的车间生活,汗流浃背忙碌工作的场景仿佛如昨。

  赶上了“中外合资企业潮”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中外合资企业不断涌现。上海长城电梯厂选择了走合资企业发展道路,先后与国际上多家知名电梯企业接触,在“货比三家”、慎之又慎的基础上,最后选择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电梯制造企业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作为合作伙伴。

  1986年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发文,批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合资期限为20年。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1987年1月,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方分别为上海机电实业公司(65%)、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15%)、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10%)、香港菱电工程有限公司(10%)。1995年,投资方名称投资比例变更为: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52%)、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32%)、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8%)、日本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8%)。

  巨大先进的设备仪器,密密麻麻的日文说明书,第一次给日本专家打电话,小心翼翼的跟着日本专家后面学习设备…..在刚刚成立的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一切都是全新的,陈勇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差距。

  学什么?怎么去学?向谁学?一连串的问题抛给了工人,回忆起学习技术的当年,陈勇说当时有去日本三菱学习的机会,大家边看边拍照,“当时拍的照片日方还需要审核,通过了我们才能拿回来。”

  比对着这些细节的照片,工人们埋头研究,同事们互相探讨,拆开了研究再自己装上。一步步繁琐的程序,没法运作了再一个个的找问题,靠着勤能补拙,上海三菱电梯正常运转了。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长期以来,曳引机作为电梯核心机械部件,一直是电梯生产制造的瓶颈,由于机械结构的特殊以及产品升级换代的加快导致生产模式一直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装配模式。那个时候,提高产能就需要工人“三班倒”。

  

  (原曳引机手工装配现场)

  2015年,上海三菱电梯在全新LEHY-III-S曳引机投产时,提出全新的曳引机装配理念,将智能制造的最先进技术融合于新曳引机的装配线中,完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梯曳引机装配流水线。

  但是以往的技术不够用,这对于他们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装配线的开发和调试过程困难重重。技术、开发、生产等部门组成技术团队,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针对产品部件、作业工艺、产品换代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反复进行推算和模拟,不下数十次的将原方案推翻重来,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设备技术人员陈浩跟记者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为了同时覆盖一个系列曳引机的生产,在不同型号生产切换时,传统装配线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换产。而当时的生产效率低,不能完全按照订单化组织生产。

  技术团队经过反复试验,采用运行在服务器上的MES软件进行管理,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自动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实现零部件的自动匹配,工装夹具的自动调整,实现型号切换的无缝连接。技术人员边摸索边实践,从零开始,自主开发了程序复杂的软件系统。

  智造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2016年5月,一台台 “大家伙”——工业机器人出现在了车间现场。

  无人库卡机械臂在自动运转,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路有条不紊,工人们在设备室里一边观察数据,实时操控自动化生产……

  

  (生产线上的库卡机械臂)

  而这样的现代化的工厂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次努力调试?

  答案可能有很多,由于设备供应商也是初次涉及类似高要求的智能化装配线,因此也缺乏经验,不同的工程师设计的设备操作界面无统一格式标准,繁琐、复杂、操作形式不一,导致操作出现习惯性的错误。

  经验丰富的班组长作了大量的功课学习设备程序,发现问题的根源后,和软件工程师沟通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并手绘操作界面给设备供应商作参考,并对新版本软件的操作界面进行试用,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最终将系统操作界面做到所有设备统一、简洁、一目了然更易操作。

  然而,设备故障还是不期而至。

  8月的一天临近下班前,设备调试软件出现BUG,发生机器人夹具与缓存库托板碰撞,导致夹具严重变形无法使用。

  事发突然,设备供应商重新制作夹具所需周期长,又无现场维修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更换损坏部件。虽然装配线还处于调试试生产阶段,但整线产能已经大大高于手工装配,因此已经做到边调试边生产状态。

  为了不影响生产,班组长靠着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夹具结构的分析,将夹具上所有部件拆除,利用压机对框架进行整形。

  由于整形后的框架无法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因此对所有有误差的导轨安装面进行刮铲确保精度,方可保证直线导轨调整后的顺畅。最后安装伺服电机,由于现场环境局促,维修时不得不又是趴又是跪。在这种情况下整整维修了12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多才将夹具修复,通过对抓具的检测发现性能还优于最初设备商出厂的状态。事后,连设备供应商都大加赞赏。为了确保第二天装配线调试生产,没休息几个小时的班组长7点又出现在了生产现场,并对杜绝此类故障的重复发生进行了管理改进。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需要颠覆传统的工艺,边摸索边创新。”车间操作人员翁智杰说,“现在智能化装配线很新,科技含量高,劳动强度低,这些特点对我们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LEHY-III-S曳引机装配线顺利投入生产,车间装配人员不用再围着180摄氏度的烘箱进行作业了,曳引机的运输可以摆脱缓慢,繁琐的行车起吊了,机床的钻孔作业交给专机直接完成,精度更高,效率更快。

  

  (生产线现场)

  数据显示,在没有采用该装配线前,每个工人一天生产1台曳引机;采用该装配线后,人均可以装配8台曳引机,效率提升8倍。LEHY-III-S曳引机智能装配线是全球最先进的曳引机装配线之一。

  如今,在上海陆家嘴高耸入云的大名鼎鼎“厨房三件套”——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里,就有“两件”依靠上海三菱安装和维护保养的电梯,让市民和游客充分领略到“上上下下的享受”——1998年,上海三菱为金茂大厦安装了速度为9m/s的三菱电梯,成为当时中国内地在用的电梯速度之最;2014年,上海三菱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安装了速度为20.5m/s、行程为578m的三菱电梯,从地下2层直达118层观光厅,只需要53秒,创下世界速度最快、行程最长的电梯两项纪录。此外,上海中心还安装了行程为470m、速度为10m/s的三菱双层轿厢电梯,创下世界行程最长的双层轿厢电梯纪录,其中电梯配备的轿内气压调节装置在中国内地为首次应用。

  “你是否对公司的智造而感到骄傲?”

  “其实我们做的还是很初级。”“老法师”陈勇的话语格外谦虚,“智造就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可能是工作体验,可能是用户体验,我们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耕耘。

  标题:三菱电梯智造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mingqidongtai/183477.html

分享

粤ICP备12041652号  粤B2-20181492人力资源许可证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149号
版权所有:中缆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英才网专业提供全国名企电梯工招聘信息,寻找电梯招聘网,请认准专业的电梯招聘信息网!(www.diantijob.com)本站人才及招聘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