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4 10:56:32浏览次数:2233次
1.不要让孩子单独乘扶梯,自动扶梯有时可能发生断裂或倒转,缺齿的自动扶梯容易卡住小孩的手,乘扶梯要有家长看护,家长最好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
2.不要在乘扶梯时玩手机和平板电脑。
3.不要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连的部位,更不要在扶梯上走或跑,以免摔倒或跌落扶梯发生危险。
4.不要将鞋及衣物触及扶梯挡板。如果出现危急情况,在电梯进口处靠近地面的地方有一个红色按钮,是紧急制动按钮,万一发生小孩子手卡住等情况,可以按一下这个按钮,电梯会停住。
5.不要在扶梯进出口处逗留,不要让儿童在扶梯上来回跑动,不要用脚踢扶梯带板,以免发生危险。
6.不能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以免受到障碍物、天花板、相邻的自动扶梯的撞击。
7.不要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手提袋等不要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以防滚落伤人。
8.不要携带过大的行李箱、轮椅、携带婴儿车、手推车或其他大件物品,而应使用升降式的无障碍电梯。
9.不要将手放入梯级与围裙板的间隙内。
10.不要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前后最好保留一个空位。孩子不能背对着电梯,也不能坐在梯级上,更不能逆向在电梯上奔跑,玩耍。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第一次乘扶梯前,家长要教会孩子第一步如何踏上扶梯,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契合扶梯的速度,还是由家长抱着比较好,人多走楼梯更安全。
露趾凉鞋增加受伤可能
孩子动作还不够灵活、协调,他们的目测力也欠准确,加上他们大多好动,穿上露脚趾凉鞋大大增加了脚受伤的可能性。比如,小孩走路常常因不注意地上有石头、凸起处或其它东西而绊倒,甚至会把脚趾踢破。又如,小孩子在玩耍时,跳过石头或其它东西,根据他自己的目测,认为能跳过去。然而估计不足,他没有跳过去,脚重重地撞在障碍物上而受伤,甚者掀起脚指甲。
另外,还有些小朋友手中拿不住的较重的物品,结果物品掉下砸中脚趾,轻者皮外伤,严重时造成指甲脱落,甚至趾骨骨折等。因此,父母给孩子选购凉鞋时,最好选择能包住脚趾的款式。
鞋底太软、太薄都不好
给宝宝选购凉鞋时,鞋带鞋后跟处的鞋带一定要合适。因为孩子爱跑爱跳,要保证孩子跑跳时,鞋后跟的鞋带能挂得住,孩子的脚才不会滑出来。不要给孩子买后跟没有鞋带的凉拖鞋。
鞋底鞋底不要太硬。将鞋底折一下,看看鞋底是否柔软。光看鞋底中央部位是否容易折弯还不行,还要看看鞋底部(脚趾的部位)是不是比较容易折弯。
注意不要选择那些鞋底太软、太薄的凉鞋。
“洞洞鞋”5岁以下别穿
近年流行的“洞洞鞋”质地柔软,穿脱方便,但是并不适合5岁以下的孩子穿。从去年开始,美国就频频发生小孩穿洞洞鞋被电梯夹伤脚趾事件,夏季每周平均四五起。日本政府也警告消费者,穿洞洞鞋的孩子易被电梯夹脚。
美国电梯专家拉克斯说,洞洞鞋太软了,容易变形,容易从脚上脱落,因此孩子穿着时易被电梯“齿牙”夹住。建议5岁以下的孩子在乘坐电梯或去游乐园时尽量别穿洞洞鞋。
1、手扶梯安全隐患梯级与围裙板之间的缝隙
按照有关规范,围裙板与梯级、踏板间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4mm,而孩子手指有7~8mm粗,手臂更粗,被夹进缝隙中是由于围裙板静止而梯级在运动,就会产生冲力将孩子的手指甚至手臂带入缝隙。此外,有些孩子乘扶梯时喜欢将脚靠在围裙板上,若不慎将鞋尖、鞋带或裤边卷入缝隙,就会将脚也带进去。
2、梯级与地面接合处
梯级与地面接合处也有缝隙,这个缝隙出厂时,是符合国家规定的。但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如果维修不及时,缝隙可能会变大,鞋子底部就有可能被卷进去。
3、踏板与末端梳齿板间缝隙
孩子手指细小,平衡性不好,一旦趴倒在扶梯上,易造成伤害。
4、自动扶梯下面的扶手槽
扶手槽入口处包裹着十多条黑色橡胶带,而且和扶梯下面的按钮相连,当孩子的手伸入橡胶带后,触动了相连的按钮,所以自动扶梯就会立即停止。自动扶梯都有自动保护功能,当遇到阻碍物时会自动停止。但遇到阻碍物的阻力有一个值,当达到这个值时保护功能才会响应。
5、扶手与构筑物夹角
孩子好奇心强,对眼前的危险预计不足,当上行过程中把头部伸出扶梯向下看时,易导致意外发生。
标题:提醒:孩子乘坐扶梯"十不要"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diantizhishi/9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