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这一段时间,80岁的李储聿成了名人。这位设计过港口码头、码头的工业用房、船务的工程师,在他的晚年,一心想干成一件事:帮助自己所住的墙门
安装家用电梯。
上个月初,李储聿代表墙门居民向白鹤街道孔雀社区居委会写了一封请示报告。
报告是这么写的(略有删减):我们是孔雀小区贺丞路188弄14号墙门居民。从一层至六层共居住12户,多数住户已迈入60至80岁高龄,且退休多年,在家颐养天年。少数居民为中年上班族,也和高龄老人同住。
我们老年人唯一感到不称心的就是爬楼梯太吃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深感力不从心,急盼能解决家用
电梯安装问题,以解燃眉之急。
本墙门居民,经多年酝酿、沟通,一致同意和要求安装家用电梯。安装资金自筹解决,希望居民委员会出面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办好相关手续,为安装家用电梯搭建好平台,确保该项目畅通实施和安全使用、维护。
装电梯一事,李储聿琢磨了很久。“不是现实生活需要,我们也不想折腾。”
1998年,61岁的李储聿在孔雀小区买了一套5楼的房子。“那时就看中楼层高,阳光好,觉得自己腿脚灵活,上下楼还能当锻炼身体,挺好。”可一眨眼近20年过去了,随着年纪增长,李储聿上下楼日益觉得吃力。如今,没有特殊情况,他一天只上下楼3趟。
李储聿还发现,楼里其他住户都有类似的困扰。“我们14单元12户人家,一半以上年龄超过70岁,每天上下楼,对体力是个严峻挑战。”李储聿说,私下大家见面,都会聊起一个话题:要是能加部电梯就好了。
这个愿望在过去3年变得愈发强烈。2014年,李储聿被大家推举为墙门加装电梯的召集人。
接下这份差事,李储聿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能早日把电梯装起来,李储聿跑了不少地方,但结果让他失望。受制于政策等诸多因素,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一事被搁置了下来。
去年4月,省住建局、省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的全省《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这则消息让李储聿激动不已。经得墙门所有住户同意后,李储聿开始准备他的电梯改装设计方案。
李储聿毕业于河海大学港口航道专业,退休前是宁波港航管理局的总工程师,设计过港口码头、码头的工业用房、船务等等。用他的话说,和此前他设计过的工程相比,电梯改装设计更容易些。但李储聿坦言,要想把这些设计变成现实,并不如想象中简单。
“虽然指导意见有了,但具体细则还没出来,大多推进缓慢。”李储聿说。
经过几次修改,李储聿的
电梯设计方案和电梯设计平面图宣告完成。当着记者的面,李储聿介绍起了他的两件“作品”:图纸充分考虑了安全、消防等要求,既经济实用,又尽可能减少公共场地的占用。
“第一,电梯安装在楼幢的北面,所以基本不影响采光;第二,加装的电梯占墙门通道的一半位置,不占用公共通道;第三,每层楼的电梯出口位置只要拆除原本楼层的楼梯休息平台窗户,既不会破坏建筑的承重结构,也不会破坏消防通道。”在李储聿看来,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由于小区楼房是半层一个楼梯转角,所以即使安装了电梯,居民从电梯出门后,还得走半层楼梯。
“电梯井的位置、电梯自身的结构以及跟原本楼层的衔接等问题,我都考虑到了。现在就等着有关部门审批了。”李储聿说。
至于加装电梯的费用,李储聿说大概40万元。至于安装,还需要跟电梯公司对接。“现在还没有走到这一步,所以每户居民到底要承担多少费用还不确定。”
对于李储聿提交的这份请示报告,孔雀社区党支部书记石蓉非常支持,她表示社区的老年住户非常多,李老他们的诉求代表了众多老年人的呼声,社区工作者完全支持。“目前我们正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希望我们小区能在全市率先开展电梯安装试点,为今后全面推广积累经验。”
标题:退休老工程师再出山 为老小区设计电梯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7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