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家住北京海淀毛纺北小区的刘建华阿姨看见楼门长李玉荣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大热天你们为居民做动员工作,辛苦啦!这么大的好事,我们居民赶上了,心里真高兴。”
刘阿姨说的“好事儿”,就是她所在的毛纺北小区成为北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试点之一,根据市、区政府要求,对试点小区开展外墙保温、管线综合改造,以及老旧楼房加装外挂电梯等措施,全面提升老旧小区配套水平。
其中,加装外挂电梯,是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
毛纺北小区始建于1992年,共有楼房9栋,54个单元,均没有电梯。刘阿姨所在的4号楼1单元、3单元,成为最早试点
安装外挂电梯的居民楼。
“我这手指、膝关节都患有类风湿,肿胀疼痛,十多年了,上下楼梯极不方便,每天最多只出门一次。以前我还老担心到了七八十岁可怎么办,现在装了电梯,我和老伴再不发愁了。”刘阿姨告诉记者,装上电梯后,她要经常下楼晒太阳、和街坊邻居聊天。
老旧小区加装外挂电梯,是好事儿,但实施起来,却不是容易事儿。
“要征得每一户居民的同意,达成共识,才能安装。”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洪霞谈及安装外挂电梯所做的居民工作,感慨颇深。
为了确保让业主知情、了解和参与,最大范围地得到广大业主的支持和理解,同时摸清小区内居民的真实意愿,清河街道与海淀区住建委、清华大学“清河实验”课题组等设计制作了能全面反映居民意愿的调查问卷,以此开展入户调查工作。
“正是从这些调查问卷中,我们精准地了解到4号楼居民对加装电梯需求渴望度最高,其中3单元的住户更是100%同意加装电梯。”刘洪霞说,这也是4号楼居民能最早使用上电梯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不少居民担心安装电梯会有噪音、会遮光,需要支付费用等,对安装电梯持观望态度。
“4号楼2单元有位住户开始不同意加装电梯,我连着三天去他家里做工作,业主还是不同意,希望让技术人员解答疑问,我就赶忙找来电梯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去给这位住户解答,前前后后又去这位住户家三、四次,他还有些疑虑,我就趁着中午吃饭时间,给他发短信、打电话沟通,从讲政策到邻里情,最后,这位住户终于同意了。”毛纺北小区居委会主任谢玉华告诉记者,从街道党组织、居委会,到楼门长、志愿者,都在为安装电梯做动员工作,费心费力,就这样,“好事成真了。”
谢玉华说,如今,4号楼四个单元共48户居民,已有47户居民同意安装外挂电梯,待最后一户同意后,整栋楼的居民都将享受到电梯带来的便利。
7月13日,记者在4号楼看到,一台吊车和几名施工人员正在安装1单元的钢结构。3单元的外挂电梯钢结构已经安装完成,接下来在钢结构外部加装玻璃幕墙后,就可以安装电梯轿厢了。在施工现场旁,两部未拆开包装轿厢也已抵达现场。
据施工主体北京海防投资管理集团相关负责人许立告诉记者,“预计八月中旬,这两个单元的电梯加装就能完工,并投入试运行。”
记者了解到,北京试点老旧小区加装外挂电梯,市、区财政按照加装电梯购置及安装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每台30万元,其余由电梯运营管理方负担。使用电梯的居民,按照楼层高低及每层的户数,每月需支付40元至270元不等的电梯使用费及运维费。其中,一层居民不需支付电梯使用费。
北京海防投资管理集团相关负责人许立向记者透露,在问卷调查中,毛纺北小区还有近20个单元的居民对安装电梯的热情很高,“四号楼电梯的成功运行,将成为小区加装电梯样本。”
与此同时,北京市其他区的老旧小区加装也正如火如荼开展,据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老旧小区已完成
电梯安装并投入使用45部。“随着试点小区的样本带动作用,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居民正踊跃申请加装外挂电梯,比如继丰台张仪村丰仪家园小区安装外挂电梯后,丰台小瓦窑村的居民也希望能安装电梯,‘捷报频传’。”这位负责人说。
标题:寻求老旧小区"电梯共识" 让好事儿成真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76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