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8 15:18:50浏览次数:1173次
过去十几年得益于房地产的高速发展,电梯需求量与日俱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过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国家政策、房产业衰退、资本金融业紧缩等要素影响,电梯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1、面临挑战分析,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受政策、房产业衰退、资本金融业紧缩等要素影响,2017年电梯行业虽不景气,但一些细分行业,比如医用电梯、加装电梯、别墅电梯等梯种却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鉴于我国当前每万人电梯保有量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未来我国电梯增量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两年随着房地产飞涨的热潮褪去,一线城市面临限购,很多二三线城市则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从2015年起,中国电梯业也随之进入超低速增长的时期。
2016年国内电梯产量77.6万台,全国电梯保有量493.69万台。距离意大利(129)、西班牙(157)、新加坡(97)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增量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21年,我国电梯需求量将达到114万台左右。
众所周知,电梯行业受房地产影响较大,国家方面针对房地产出台了一系列的新规定,随着国家对楼市的调控,似乎房地产这个市场真的已经“变天”了。
对电梯行业的影响,相比大型成熟的电梯企业,一些小的电梯生产商恐怕已经“在劫难逃”。楼市“刚需”下降引发电梯业务量降低仅是一方面,重点的则是另一方面,即电梯行业本身如何逆境中求发展。
2、未来发展的增长空间,重点在维保
中国电梯产量出现过剩,国内外电梯品牌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这带来了电梯质量、安装质量以及售后维保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恶化电梯行业发展环境。
另外,前段时间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电梯安全事故,从而引发了公众对中国电梯行业维保问题的关注,参差不齐的电梯维保公司如何保障电梯安全?同时,随着老旧电梯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已经超过15年使用年限的老电梯,它们又该怎样进行有效的维保措施?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引起了大众的持续关注。
某专业电梯企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电梯的维保质量:
推行使用管理者首付责任
督促电梯使用单位制定和完善电梯的使用、维修和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执行。
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提高维保质量
监督部门加大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对维保单位的资质、人员和维保设备的情况加强监督和巡查,建立维保工作负责制度,提高维保人员的责任感。
加强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估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老旧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立通畅的老旧电梯更新
改造费用的提取机制,监管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完善、便捷的电梯更新、改造资金提取的管理办法和机制。
维修保养工作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同时,中国电梯行业未来增长空间也会体现在维保服务上,有助于为公众乘梯安全提供更多一重保障。
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在用电梯一半以上分布在欧洲及美洲,而有一半以上的新装电梯是在亚太地区,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 2015 年中国电梯保有量为 426 万台,约占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如英、美、日、德、法、意等国家电梯保有量水平已高达每 200 人拥有一部电梯,由于人口增长缓慢,其电梯保有量基本保持稳定,安装维保业务已成为电梯行业重要收入来源。中国、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因电梯行业起步较晚,人均电梯保有量水平较低,但近年来其经济增长迅速,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电梯需求增长迅速, 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增电梯消费市场。
(2)中国电梯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梯行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①行业起步阶段: 1908 年,上海汇中饭店安装了我国第一台由美国奥的斯生产的电梯。 1932 年,上海大新公司安装了两台单人自动扶梯。 1980 年以前,全国电梯年均产量仅有数百台,行业发展较为缓慢,电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②外资品牌垄断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起,自第一家瑞士电梯投资组建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外资品牌陆续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垄断国内整机市场,以固和抢占国内电梯市场份额。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进入电梯制造工业,从为外资企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开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消化技术,积累资本,改进经营管理水平,并逐步转型为整机制造企业。
③民族品牌崛起阶段:根据《建设机械研发 60 年的历程回顾与前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上世纪 90 年代率先开发了中高速交流客梯、变频调速无机房电梯、公交型自动扶梯等 5 种整机技术,并将技术提供给国内 30 余家生产企业,为民族电梯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 21 世纪,一批民族电梯企业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包括康力电梯、江南嘉捷、远大智能、梅轮电梯等一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族电梯企业迅速完成了从研发、设计、制造到安装维保在内的完整业务链建设,尤其在中低速电梯产品方面,凭借较高的性价比,逐渐打破了外资品牌对我国电梯市场的垄断。 通过学习外资品牌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经营理念,我国电梯企业实现了高起点发展。我国电梯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直接与国际接轨,基本消除了国产电梯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障碍,国内电梯企业已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我国电梯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 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来华投资。外资电梯品牌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电梯市场,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新技术,纷纷把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基于外资品牌带来的国际化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中国民营电梯企业实现了高起点发展,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上快速步入了国际化行列。截至目前,世界上知名品牌电梯企业均在国内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 我国已成为全球电梯行业竞争的主要市场。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 2015 年外资品牌约占国内 54%的市场份额,国内本土电梯品牌约占有 46%的市场份额,我国电梯行业呈现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二元竞争的市场格局。
截止到 2015 年底,中国电梯行业共有整机制造企业 600 多家,备案的部件制造企业 200 家左右。国内电梯销售市场呈现出金字塔形竞争格局,形成了四大梯队:第一梯队为三家合资企业,主要是奥的斯(OTIS)、上海三菱、广州日立,约占 35%的市场份额。其中,上海三菱、广州日立的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产品,而奥的斯主要定位中低端产品。第二梯队为十几家外资电梯品牌,主要是迅达、通力、蒂森克虏伯、东芝、富士达等,约占 20%的市场份额。第三梯队为康力、江南嘉捷、远大智能、广日电梯、申龙电梯、梅轮电梯、快意电梯、西继迅达,东南电梯等优秀民族品牌,约占 25%的市场份额。第四梯队为其他600 多家国内中小型民营企业,约占 20%的市场份额。
标题:我国电梯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分析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7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