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6 17:34:22浏览次数:2614次
(二)电梯选型配置与使用条件不适应。一方面社会希望电梯制造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电梯;另一方面电梯作为一种产品,其价格因素决定了房地产开发商会尽量选择高性价比的电梯。这就促使电梯实际使用需求和电梯选型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是房地产开发商不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而是以价格为标准进行选型,业主对电梯选型上实际是"被选择",难以满足居民舒适、便利乘梯的需要。
(三)电梯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不足。电梯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主要来源于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单位以经营为目的,受住宅小区入住率、物业费收取率偏低等影响,都可能造成电梯运行管理费用的不足。此外,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延长,电梯设备逐渐老化致使故障频发,需要及时改造更新,但居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住房维修基金的申请难、使用难等问题,无法保障电梯的正常更替。
(四)电梯综合治理体系不健全。当前,电梯安全监管的主体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但仅靠政府监管并不能解决电梯的根本问题,如封停隐患电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加上监管力量与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发生电梯事故对死伤者缺乏赔付机制,社会自治单元未有效参与电梯治理,电梯齐抓共管、多元共治体系不健全。
(五)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规范。电梯使用安全与否,日常维护保养是关键。我省目前电梯维保行业处于不健康发展态势,维保单位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尤其凸显在居民住宅小区的电梯上。一部分电梯维保单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采取低质低价、偷工减料、"以修代保"等手段,造成了电梯维保服务行业的不规范、不到位。
(六)社会对电梯安全认知度不高。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而目前大部分市民对电梯潜在危险性认知度不高,不了解电梯安全知识,甚至有故意损坏电梯的现象。如在电梯上蹦跳、打闹,手推车上自动扶梯,身体挡住电梯的门,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置等。"7。26"荆州电梯事故的视频传播,舆情危机带来短暂的负面影响后,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市民对电梯安全的关注,提高了全社会对电梯安全的认知度。
综上,电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环节各方的责任、诚信、能力、条件,对待电梯使用安全中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到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多元共治的高度,积极推动法制和制度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一步,省质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湖北省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进度,学习借鉴广东、江苏等国内省份以及发达国家电梯管理先进经验,厘清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并落实其首付责任,推进电梯安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和全社会的多元共治,遏制电梯安全事故,降低电梯的故障率,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乘梯、舒适乘梯。
(一)落实电梯使用管理责任。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严格履行《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并实施好电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按时申报电梯定期检验,聘请有资质的维保单位开展电梯维保工作,认真排查治理各项电梯安全隐患,及时处置居民反映的各类电梯问题,并予以公示。电梯业主或业主委员会要监督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的行为,共同做好电梯安全管理工作。
(二)提高电梯选型配置水平。电梯制造企业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的电梯产品。各房地产开发商要从电梯实际使用条件出发,合理的确定电梯的选型配置和数量,提高电梯土建和电梯安装质量,并在房屋销售时公示电梯选型配置情况,满足市民舒适乘梯的供给选择。省住建、质监部门将组织专家联合制定《湖北省住宅电梯选型配置》等地方标准,提高我省电梯选型配置水平。
(三)落实电梯运行和修理经费。电梯使用管理单位要在物业服务费中优先安排电梯的维护保养、一般修理和保险等费用支出;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单位申请住房维修资金,对存在严重隐患电梯实施修理改造;针对 "老旧电梯"、"三无电梯"等突出问题,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筹措配套财政资金,引导居民有计划、分步骤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更新一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四)健全电梯安全监管体系。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完善电梯齐抓共管和多元治理的工作机制;打造"互联网+电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事大厅"向基层管理终端延伸;运用"双随机"的监督抽查方式,开展在用电梯安全监督抽查,落实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和维保单位维保责任,加大对电梯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和信息公开力度。
(五)提高电梯维保工作质量。电梯维保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做好电梯维保工作,配合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及时对电梯隐患进行整治,及时处置各类电梯应急事件;电梯社会组织要促进电梯维保行业自律,杜绝恶性低价竞争,制定电梯维保指导价格,提高维保质量和服务供给;鼓励电梯制造厂家对电梯开展维护保养一体化服务,促进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维保企业连锁化发展,构建责任清晰、权责一致、利益均衡的新型电梯产业链。
(六)加强电梯安全宣传培训。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开展电梯安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播放电梯安全宣传科教片,促进公众树立电梯安全意识。各类媒体要加大电梯安全常识、安全动态、安全预警信息的推送力度,切实提高市民的安全乘梯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各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电梯责任保险的作用,引导有关单位积极投保电梯责任险;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电梯管理操作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电梯安全操作、故障排除、隐患发现、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标题:镇江电梯安全白皮书出炉分析困梯主要原因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81738-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