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部分图文转载于网络和用户上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不希望被转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删除。)
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电梯的初步进入大众领域应用以来,电梯后续的使用维护变成了一个新兴行业,既然是种行业就必须应运而生行业规则与管理模式。
一、货卖帝王家维保费不是问题
初期的维保基本属于修理状态,以世界几大品牌和国营几家生产商为主的单纯为产品销售而配套的模式,通俗表达是买电梯后给予的保障,其期限较短,后续客户需要继续享受保障那么就要付以较高的费用来延续保障,由于当时电梯行业相对其他产品过于小众而又有较高的技术性、保密性、应对的客户几乎是公建性政府项目、企业项目、商业项目,客户经济实力非常强,所以当时维保单位无需考虑成本投入,应该说是一本万利,只要能解决用户问题两台梯子也可以配一个人去做,维保模式相对单一,只修不养,我的第一位恩师57年生人从沈阳电梯厂到东芝电梯干一辈子维保的老师傅回忆:“我们那年代电梯坏了甲方求着我给修,多大毛病你得等着,哥们高兴了一会就给你调好,去一看上门画道有泥台了,大模大样的去来各种工具和测试仪器进机房调整一下这,弄弄那,一会分析问题,一会看看图,客户在后面焦急的等待还生怕打搅了大师傅,样装完了,把拿捏好了,找到原因了在井道里,待我去井道查看缘由,大师傅领着学徒进了井道关上门,坐在轿顶上指挥这学徒工看看这个线,从插一下那个插件,调调这个开关,学徒一番忙碌后被大师傅指挥去地坑再看看,然后自己悄悄把厅门泥台清理了,过一会传来大师傅的呼唤声:小子你上来这个接线端子老化了怎么没发现?学徒恍然大悟,哦,师傅我没看见,然后赶紧闭点从新处理后电梯开动了。
这故事说明一个现象当时的行业行规:技术不外露,学成吃不完。它无任何保养空间只处理急修,越处理急修越显得手艺高超和价值高,况且当时一个人也就保十多台电梯每天并不忙碌,偶尔维修一次秀秀存在。另外如果某个部件损坏客户一定会不惜重金去购买,不必担心是否由于长时间不保养导致部件老化。
二、百家争鸣家家盈利
进入两千年后电梯销售处于初潮阶段,由于社会发展快,电梯由公用性开始向大众民用转移,各大品牌相继问世并热卖,大有大赚小有小赚,市场氛围一片大好,梯子多了自然维保行业走向新的时代,开启了正轨的维保标准国标7588-2003出现。
梯子卖的好售后自然要跟的上,所以当时大公司对免保期还是不看成本的投入,有偿服务期价格也够用,我是2006年加入维保行业的当时在北京,由于当时小就傻混不知道整个公司多少人,多少台电梯,只知道电梯维保有7个组 有10多个人一组的, 有几个人一组的,我们组9个人我师傅何先生是组长,我大姨是何师傅父亲的好友所以给我带到北京做学徒,当时师傅已经50多岁了还有几年退休了收我为关门弟子,我有幸被安排在某大型火车站南城楼的酒店4星级驻场维保,其实只有十台电梯加我三个人,修时候少,看时候多,更多的是待命,但有偿服务收入非常可观。当时大多数维保项目的服务价格都比较可观,每台电梯年服务费按万计算。
2007年由于电梯市场大潮开始,我在回沈休假期间参加一个大型招聘会其中有几家企业招聘电梯调试员,当时试试看的态度进入面试,个人觉得因为各企业电梯的热卖导致后续安装调试人员不足所以行业热招,我荣幸的加入了某电梯厂安装部当上一名电梯调试员,入职后被告知培养半年后要出国调试所以要迅速上手,当时在安装现场历练了半年,由于个人原因不想出差便转入维保,但当时各家维保是由安装部管理没真正意义的分家,个人认为企业在当时对售后服务不够重视。
08年加入了一个沈阳比较大型的住宅项目组工作,共保养138台电梯由一个几人的维保团队组成。期间认识了第二个师傅菜工,菜工当时的运营理念比较成熟,以出现问题快速解决,安排定期保养检查为工作重点,他工作重点是以疏通客户与我们的关系,引导客户从对电梯的一无所知到懂我们懂电梯运营的方面发展,这种行为我认为是十分有利,因为客户的思维会因他的影响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而改变,这种概念的灌输和潜移默化的推广至日后客户付款和解决事件特别容易,师傅行事高调,应对客户和小业主也很合理性的强势,加之个人魅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得我们在工作中特别顺利也影响了我,给我开启了沟通的启蒙。
三、恶性竞争搅乱市场
2010年前后电梯维保行业出现乱象,维保公司恶意搅乱市场价格,以低价抢占市场,要知道任何时代少付出都不会有可观的回报。乱象中,有些电梯维保公司以低廉的用人成本和极少的人力投入换取了更多的获利,于是乎更多的梯子流入这些单位手中,更多的电梯失去了良好的保养方式,此时有几家大品牌电梯公司开始抢占电梯市场份额,要数量!此时由于恶性竞争维保费利润下降,有些公司提出新管理办法 单台责任承包制,一台梯子奖金一个月50块,保多少电梯就得多少收入,从而改变了维保工作团队合作的关系,每个人都会考量自己的收入自己的责任 各自为战,自私自利,独来独往,团队意识淡漠,这样的氛围下一个人作业其实精力和能力十分有限,造成许多梯子无正常保养,我在当时还算聪明保养了30多台层站少的电梯,所以我手中的电梯我有时间保养,因为梯子使用频率低自然事情就少,统一时间所有梯台做一项保养,一项一项的推进,一个月时间的处理能保证半年无问题,三十台电梯一年也不会十几个二十几个故障。
四、团队作业提高品质卓越服务理念
2013年加入一家一线品牌在一个高端项目做组长带领七个人的团队运营一个现场,团队配合作业给客户高质量的服务,
1,以修带养,日常发现的故障处理后,同型号电梯要统一检查调整一次
2、以养带修,保养不是清扫,不然都是保洁员了,各家保养单据和检验机构要求足够细化,按要求去检查,其实从业十一年从开始到现在没见过有人这么做过,本人还算敬业,自己制定了一套简单有效的保养模式,首先对控制柜接线进行检查紧固,到每一根线,底线也不例外,然后对常使用电器进行检查,接触器,变频器,继电器,主板插件,还有安全开关,涉及动作的电器部件调整后要红色标记,待第二次保养时方便检查,其次机械开关检查性能,然后检查和调整厅门必须全部看一遍 然后动作部件红色标记,调出故障代码分析,其次四项检查每一步涉及所有电梯,同样一个故障只能出现在一个维保周期之内两次。
3.存在隐患部件及时沟通客户,要先预知在维保单上体现,留有书面文字日后追溯,一旦因为某个该换配件未更换一定要发工作联系单再次告知并让对方签字确认。做安装项目经理几年,深知书面形式通知回避风险的重要性。对于维保记录里要写明维保作业项 ,写清处理和作业的细节必要的时候提供图像,别让你的客户以为你知会修电梯还有扫灰,这样你会很不值钱,现在客户都明白如果需要这样的服务廉价找个小维保单位即可,我们提供的是细节化、清晰化、已预防故障提前处理为主的卓越服务。
4.经常给客户找一些问题,自己的彼方的,比如,联系单我司发现最近住宅由于风大有厅门故障出现,经我司根据现场情况制定适合方案,将厅门自闭了增加,经实验效果显著,并准备在近一个维保周期解决上述所有梯台存在的该问题等等,经常做这样的工作久了,客户发现你总是自己预知了问题又自己解决了,他们习惯后就会没有多余的问题提出了。再之后找一些客户问题,多提,并事先想出解决方案,然后跟客户讨论配合完成。之前试验过这样的模式,一全球高端物业工程主管和电梯管理员最后说 你不给我找病我也不给你找病,有问题大家协作处理。对于高端客户,商场写字间不是某个人的,大家为了把工作做好,配合好为目的,我不给你在领导面前抹黑,出岔,你愿意为我积极付款为原则。
5.人员安排,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好好干的员工的员工,不不好好干分几类,薪资少、天生懒、个性十足还挑三拣四,不学无术还不服不愤,这些原因大致说明一个问题,不幸福!没有幸福感!合理的薪资加上公平的对待,会提升幸福感,安稳的工作模式会让人变的安逸,电梯维修员最怕没事呆着有时却忙到累死,呆时间长了人懒,忙太多了,劳累不快。所以安排好一个团队作息尤为关键!不能太累,不能太闲,给一个稳定的休息时间,在休息的时间里不必考虑电梯好坏,在工作中不呆懒每天有合理的劳动时间,既不累也不闲的一天工作。整合资源,未雨绸缪,承上启下,卓越服务。
四、新形式的市场下赢在超前的理念上
2010年后各家维保公司都在抢占在保梯台市场份额,城市发展放缓新梯销售增速放缓,在保梯台量是维持一个公司能立足的稳定获利点, 于是乎出现一种乱想,抢维保合同的不再是私人小单位,各家大企业纷纷出来抢梯量,我个人认为梯子不在多,在于精,比如十台梯的高端项目它可能会带来50万(只是假设数字)的维保收益和20万(只是假设数字)的配件收益,我们大可投入2个人员进行精心维保,那么这十台的利润应该在50万左右,而且承担的风险小,比如用户投诉、维保质量不好,因为十台电梯两个人怎么都把它做好了,再有就是安全方面,梯台少人员足,无论是使用安全和作业人个人安全都分厂高。
又比如一个普通住宅40台高层电梯一年10万的维保费刚刚够养一个维保员和这一年的免保配件支持出,那么这一个人既忙碌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维保质量也更别提,一年下来公司赚期待两万块钱的利润,一个公司这样的现场一两个还好说,就怕多1000台电梯全是这种现场,要投入25人去维保 ,而这一千台电梯的年利润只有50万,但是相对上一个说的例子,这50万的利润要多投入23人的安全隐患,和990台电梯的安全隐患,一旦这1000台电梯有一台出大事故一切都白干了,所以我认为将来的维保格局该是留精良的项目,给予卓越服务,那些利润低的梯台授权给别的公司做,我们收以百分之二十的管理费再加上配件供应费,规避了各种风险又有相等的利润。
我的领导总对谁说,起码你管理几个人,我认为他的意思是管人是好事,我不这么人为,我认为人管的越少越好,收获利润不是以人多为契机,而是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高质量的服务换取高额的利润,管人真的不只是干活开薪水那么单一,否则都相安无事了,人员安全,人员思想活动,人员的沟通能力,个人私事,公司配发给个人各种物品,员工与客户的摩擦,员工与员工的摩擦,各种琐事。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人员还是梯台都不在多而在精,在于低风险高回报,所以新形势下的维保市场应该是提升品质卓越服务。
(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
标题:探讨当今电梯维保形式下的新模式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84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