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0 15:10:17浏览次数:2269次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作为楼宇内被大众认可的交通运载工具,已经逐渐成为了各类高层建筑、公共场所中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随着国内的电梯制造水平和控制技术不断进步,用于不同使用场景的电梯也日益丰富起来,但随着而来的结局就是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企业如何能长久立足成为头号关注的热点。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对于电梯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市场饱和量也再不断的扩大当中。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保守预计目前国内的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50万台,已经形成了规模极为强大的千亿级市场。在2016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回温,这就使得作为房地产重要配套产业的电梯行业市场出现了相对前年显著上升的趋势。
据《中国电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国,但人均电梯保有量对比其它国家与地区还明显处于落后阶段,因此中国尚且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梯大国。因此,未来国内电梯行业的市场前景依旧值得看好。
截止于2016年10月份,我国目前电梯保有量达到了450万台左右,这就使得电梯的售后服务市场必将成为另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同行竞争,电梯产品的毛利润也会随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售后父母这个市场。如果能够在其中占据先机,随着企业在圈内知名度的提升,未来企业将会电梯行业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另外,我国最早的电梯安装时间是2001年,由于电梯的寿命大多数在15-20年,这也就意味着很快将有一大批电梯将会进入维保阶段,旧电梯被替换也将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保质期延长也会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1、我国电梯市场与成熟电梯市场相比仍未达到饱和状态
人均电梯拥有量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人均电梯拥有量在1990年只有2台/万人。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达到493.69万台,总人口数量为138271万人,人均电梯拥有量增长至35.70 台/万人。尽管人均电梯拥有量增长迅速,我国目前的人均电梯拥有量离发达国家的人均电梯拥有量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巨大的差距说明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电梯市场仍未达到饱和状态。
2014年,中国单台电梯服务人数为381人,单台电梯服务人数仍远高于欧美以及亚洲发达国家单台电梯服务人数。这一对比也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电梯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空间。
2、竞争格局:外资品牌占据主导,民族品牌快速发展
2015年底,持有电梯整机制造许可证企业已增长至696家,持有电梯安装维修许可证企业达到10326家,电梯配件行业200家左右。目前,我国电梯市场主要被美国(奥的斯)、欧洲(蒂森克虏伯、迅达、通力),日本(三菱、日立、富士达、东芝)等外资品牌占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民族品牌约占国内30%的市场份额。
我国电梯70%左右的市场份额为外资品牌企业占据。其中,奥的斯、三菱、日立等占据了45%左右市场份额,迅达、通力、蒂森、东芝、富士达等其他外资品牌占据了25%左右的市场份额,民族品牌约占30%的市场份额。
标题:2019国内电梯行业的未来市场前景不错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8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