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5 09:31:08浏览次数:1902次
(3)电梯综合服务能力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内外资电梯厂家自维保比例都比较低, 国内电梯企业还是以制造为主,维保收入在电梯企业总收入占比不到 10%。大部分电梯企业由于服务网络还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服务环节可控的安装、保养比例不高;或由于其人力、装备、服务、保障等能力受到制约,缺乏完善服务体系的核心技术,没有形成自主的安装维保服务体系。因此,大部分企业一般采用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经销商或其他单位承担安装及售后的维保工作。
电梯产品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除了取决于电梯产品的制造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安装、维修和保养服务的质量。随着电梯维保市场的需求增长,维保收入将成为电梯行业新的增长点, 电梯维保由大量第三方维保公司负责逐步走向由厂商专业化维保为主成为趋势, 我国电梯制造企业将日益重视电梯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特征
电梯市场需求受国家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影响较大;同时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产业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电梯行业的供求状况。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投资对行业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使得电梯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但从中长期来看,城镇化建设、老社区改造等新政策的出台又为电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电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2)季节性特征
电梯行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受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商场开业、住宅楼盘交付等多重因素影响,电梯整机制造企业一季度为销售淡季,三、四季度为销售高峰。因此销售、交付、安装主要集中在三、四季度完成。
(3)区域性特征
我国电梯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电梯整机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已达全国半数以上,电梯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此外,由于电梯需要大量的零配件企业配套,要求周边的工业体系完整,所以我国电梯业的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长三角、 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等三大经济圈,特别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电梯行业的生产基地,汇聚了国内外的众多电梯企业,尤其是江苏和上海,整机和配件企业数量众多,形成了一个以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已经列入江苏省100 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电梯销售的区域性特征与生产情况类似, 华东、华北、华南三个地区的电梯销售占总销量的 70%左右,集中于长三角、 珠三角和京津地区的大城市。
(三)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成为电梯企业的转型改革方向
2015 年,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务院下发《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提出我国制造业应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其中机器替代、自动化生产线成为未来中国制造发展趋势,以智能机器为代表的工业 4.0 将极大地改变众多传统行业的生态。
未来,在“中国制造 2025”的推动下,智能化将成为电梯企业转型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在电梯制造过程中,电梯企业要实现智能化转型,需要促进电梯制造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对现有生产设备及技术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探索电梯领域智能化工厂的建设,让电梯产品在自动化、智能装备领域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决定电梯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优劣,也是行业进步的关键。电梯企业要加大在智能化、高端技术领域上的投入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才能不断升级电梯体系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以及服务智能化, 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民族电梯品牌地位。
2、物联网推动电梯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实现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物联网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社会服务与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物联网在交通行业(车载 GPS)、电力行业(电网监控)、改善民生(食品安全)等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而在电梯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电梯保有量的增加,对电梯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庞大的电梯保有数量,如何降低电梯安全事故率,成为监管部门、电梯企业和用户亟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在电梯安全监管中逐渐崭露头角, 电梯物联网通过配置具有运行参数采集功能的数据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的智能化监管。未来,通过建立电梯信息交流网络将每一台电梯的实时运作信息和各关键指标参数上传互联网, 由电梯制造厂商或其他负责机构统一管理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交流。
物联网技术和电梯体系的结合,可有效解决电梯安全监控问题,体现我国电梯产业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走向。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应用对打造电梯信息化系统,实现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推动电梯行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使电梯整机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和房产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运行的可靠性。一方面电梯一旦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大量的电梯运行数据辅助分析故障原因,提高维修效率;另一方面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对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如果某些参数出现异常可以提前维护提前处理,避免电梯故障的发生,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保障乘客安全。因此,电梯物联网成为多家企业安全维修新的利润点, 将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电梯体系中,也是未来电梯后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未来,电梯制造商只有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电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电梯故障诊断、远程监控以及智能维护方面的效率,实现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才能率先进入智能电梯市场,成为民族电梯品牌中的领跑者。
3、电梯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电梯企业提高维保服务品质,实现服务产业化
电梯具有较高的安全要求,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厂,总装配在工地现场进行,通过机械零部件间的装配和机械装置与土建结构间的衔接完成安装, 但精心的制造和安装不能完全保证无故障运行,其运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维修保养。
目前我国的电梯维保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各维保企业服务水平不一。2013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 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电梯保有量激增和老龄电梯数量逐年增加的背景下,以维修保养安装为特征的电梯后市场已经成为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电梯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未来电梯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电梯维保由大量第三方维保公司负责逐步走向由厂商专业化维保为主成为趋势。目前主流电梯制造企业积极推进服务产业化,纷纷建立以营销服务为主导的服务网络,网络建设由原来的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市场延伸。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发展模式是电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4、电梯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2013-2017 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 2005 年首次突破 200 亿元之后,也以每年 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所构建的智能化系统可以使楼宇具备了“聪明”的大脑,从而对建筑物内外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通过智能化系统做出适当反应,为楼宇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各种信息,给住户带来多元化信息以及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电梯智能化是发展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利用电梯作为信息入口的特点,通过融合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电梯运行、使用、维保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来提高电梯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来构建智慧建筑。其中, 云服务大数据时代推动电梯行业进入自动化和高效率时代,成立云服务数据安全中心有利于对电梯运行状态实施远程监控及获得大量可获取分析数据,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研究和验证以作出精准判断,从而使安全运行效率得到重大改善。例如,基于强大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电梯群控等技术使电梯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优点, 而且还具有动态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电梯的智能群控系统能与大楼所有的自动化服务设备结合成整体智能系统。未来智能建筑中的电梯将成为建筑综合体内的交通工具。
5、电梯行业未来朝“绿色节能”和“安全”方向发展
伴随着中国绿色建筑的高速发展, 打造高性能绿色产品已经成为电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以绿色科技推动行业发展成为电梯行业新的研究方向。市场对新一代的绿色电梯、节能电梯和智能电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电梯节能、减少油污染、电磁兼容性强、噪声低、长寿命、采用绿色装潢材料、与建筑物协调等。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对电梯提出了安全节能环保及注重上下游产业协作等新要求。此外,电梯安全隐患和事故多发提升对电梯生产的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也将更加严格执行以保障电梯运行安全。由中国国家标准委制定的《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于 2016 年 2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国标填补了多年来国内外电梯行业缺少电梯报废相关标准的空白。该标准规定了“安全保护装置、紧急救援装置、井道安全门和活板门、驱动主机、轿厢、层门和轿门、电气控制装置”等 13 项对电梯安全运行影响较大的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未来一段时间内“绿色节能”和“安全”将成为电梯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节能安全技术领域的进步均会迅速在电梯产品中得到体现。
6、电梯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产业结构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发展
从产业布局上看, 中国电梯整机及零部件的制造基本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电梯生产总量占全国的 60%以上,整机和配件企业数量众多,形成了一个电梯、扶梯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随着我国电梯行业不断发展,行业已进入洗牌期, 市场竞争机制和产业政策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布局加速向健康方向发展。部分品牌企业及时审时度势,投资区域指向中西部地区并陆续投产,使产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于原来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三大集中产地,新增了中西部新的制造基地。在整机制造企业的带动作用下,零部件企业一同跟进,一个新的中西部电梯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7、试验塔和维保规范政策将加速电梯行业集中度提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空间在往纵向发展,高层建筑的比例不断增加,未来对于大容量、超高速的电梯需求有增无减,这意味着对电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目前 400 多家电梯整机制造商中只有一半拥有试验塔,电梯安全存在隐患。 2014 年 5 月 1 日,电梯行业的“试验塔新政”即《关于加强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和型式试验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试验塔新政”要求电梯制造单位应当在其制造场地拥有相应高度的电梯试验井道以及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组装、调试区域,试验井道应为本单位自有。此项政策意味着电梯生产企业需要拥有自己的试验塔设施。未来试验塔设施的有无以及先进与否将成为招投标过程中重要参考指标, 拥有更高的试验塔以及能够进行更高速度测试的电梯企业将会拥有更大竞争优势。
另外,电梯维保政策要求电梯维保应由厂家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进行。目前电梯事故 60%左右由维保不当造成, 70%维保市场被低价竞争的第三方维保占据。维保规范政策全国推行后,电梯厂家自维保比例将大幅提升,大批第三方维保公司将退出市场;维保市场将摆脱低价竞争,安全与质量第一,维保价格将上升,维保市场空间将加速增长;网络布局完善的电梯企业受益,没有网络和品牌的内资企业将进一步遭到洗牌。因此, 试验塔和维保两大政策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尤其是内资集中度提升。
(四)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产业链概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上游行业
电梯整机厂商的上游行业主要为板材、有色金属、曳引机等系统配套零部件行业。电梯轿厢、轿架、轿门、厅门、上下梁等钣金加工件的原材料主要为钢铁与有色金属,钢材的质量对电梯的安全性、稳定性、耐腐蚀性都有一定影响,钢材价格波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梯整机生产企业成本, 从而影响到电梯行业的采购成本和盈利水平。我国是钢铁与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市场供应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竞争十分激烈,上游钢铁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状况利好电梯整机厂商。同时曳引机、扶梯、门机、导轨和其他上游零部件行业的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也直接影响电梯产品的品质。电梯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并带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电梯行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下游行业
电梯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建筑业, 包括住宅、 商业配套、 基础设施等。电梯行业与居民住宅、商场超市、市政工程等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电梯行业的发展。
下游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政策影响较大,其中住宅市场受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受前期政策调控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速趋缓,存在因下游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致电梯市场增长趋缓,进而影响行业发展的风险。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保障房建设、旧楼改造等项目的推进为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并保证最终解释权。
标题:浅谈中国电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地址:http://www.diantijob.com/news/hangye/180383-p-2.html